作為浙江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候車亭每天承載著數萬市民的出行等候需求。然而,浙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,夏季高溫多雨、臺風頻發,冬季濕冷多霧,特殊的氣候條件對候車亭的結構穩定性、材料耐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科學規范的維修保養不僅能延長候車亭使用壽命,更能保障市民出行安全。本文結合浙江地域特點,詳解候車亭維修保養的關鍵環節與實操要點。?
一、日常維護:高頻巡檢筑牢基礎防線?
日常維護以 “預防為主、及時發現” 為原則,需建立常態化巡檢機制,重點關注易受氣候影響的部位。建議城市公交管理部門或運維單位制定《候車亭日常巡檢臺賬》,明確巡檢頻率(市區核心路段每日 1 次,郊區及鄉鎮路段每周 2-3 次)、責任人員及整改時限。?
(一)結構部件巡檢?
- 立柱與框架:檢查鋼結構立柱是否存在傾斜、松動,連接螺栓是否銹蝕、脫落。浙江多暴雨天氣,需特別查看立柱底部地基是否積水、沉降,若發現地基開裂,應立即設置警示標識并啟動加固程序;?
- 頂棚骨架:巡檢頂棚鋁合金或鋼結構骨架的焊接點是否脫焊、開裂,尤其在臺風季來臨前,需逐一檢查焊點的牢固性,對銹蝕嚴重的焊點進行除銹、補焊處理;?
- 連接件:查看頂棚與立柱、燈箱與框架之間的連接件是否松動,對于采用螺栓連接的部位,定期涂抹防銹油脂,防止雨水侵蝕導致銹死。?
(二)功能部件維護?
- 頂棚覆蓋層:浙江多雨且夏季多強對流天氣,需重點檢查耐力板或夾膠玻璃是否出現裂紋、破損,密封膠條是否老化、脫落。若發現玻璃邊緣滲水,應及時更換密封膠條,并重新打膠密封;?
- 廣告燈箱:每日巡檢燈箱是否正常亮燈,檢查電源線接口是否老化、裸露,防止雨天漏電。每周清理燈箱表面灰塵、污漬,確保廣告畫面清晰,同時檢查燈箱面板鎖具是否完好,防止部件被盜;?
- 座椅與站牌:檢查不銹鋼座椅是否松動、變形,防腐木座椅是否出現霉變、開裂,若木座椅表面防水涂層脫落,需及時重新涂刷防水清漆。定期擦拭站牌亞克力面板,確保線路信息清晰可見,檢查站牌框架是否穩固。?
(三)清潔保養規范?
結合浙江城市環境衛生標準,制定針對性清潔方案:?
- 日常清潔:用中性清潔劑配合軟布擦拭立柱、燈箱表面,避免使用強酸強堿清潔劑損壞涂層;?
- 雨后清潔:暴雨過后及時清理頂棚積水,防止積水過重壓損骨架,同時沖洗頂棚及立柱表面的泥沙,避免鹽分殘留導致銹蝕;?
- 特殊清潔:沿海城市(如寧波、溫州)的候車亭需每月進行一次鹽霧清潔,用淡水沖洗表面鹽分,減緩腐蝕速度。?
二、專項檢修:針對浙江氣候的季節性重點作業?
根據浙江 “夏臺風、秋干燥、冬濕冷” 的氣候特征,需開展季節性專項檢修,提前排查風險隱患。?
(一)臺風季專項檢修(每年 5-9 月)?
臺風是浙江夏季最主要的氣候災害,需在臺風來臨前 15-20 天完成全域候車亭專項排查:?
- 結構加固:對市區主干道、高架橋下等風力較強區域的候車亭,在立柱底部增加臨時斜撐加固,檢查并緊固所有連接螺栓,對銹蝕嚴重的螺栓進行更換;?
- 易損部件防護:將可拆卸的燈箱面板、廣告畫面暫時拆除存放,對頂棚耐力板邊緣進行加固,防止強風導致部件脫落;?
- 排水系統檢查:清理頂棚排水槽及落水管內的雜物(樹葉、泥沙等),確保排水暢通,避免臺風帶來的強降雨導致頂棚積水;?
- 應急預案準備:建立臺風過后快速檢修隊伍,配備發電機、切割機、應急照明等設備,確保臺風過后 24 小時內完成受損候車亭的應急修復。?
(二)梅雨季節專項檢修(每年 6-7 月)?
浙江梅雨季節濕度大、陰雨連綿,需重點防范構件霉變、銹蝕:?
- 防腐處理:對鋼結構立柱、框架的涂層進行全面檢查,發現涂層剝落、銹蝕部位,及時進行除銹(采用砂紙打磨或小型除銹機),重新涂刷防腐漆;?
- 電氣防潮:打開燈箱后蓋,檢查內部線路、LED 燈條是否受潮,放置干燥劑吸收潮氣,對電源接口進行密封處理,防止短路故障;?
- 木質部件保養:對防腐木座椅、頂棚木質裝飾件進行防潮處理,涂刷防潮劑,對已霉變的部位進行打磨清理后重新上漆。?
(三)冬季專項檢修(每年 12-2 月)?
浙江冬季濕冷,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霜凍,需做好防凍、防滑措施:?
- 防凍檢查:對北方城市引入的候車亭水循環系統(如熱水供暖裝置)進行防凍處理,添加防凍液,未使用時排空管道積水;?
- 防滑處理:在候車亭地面鋪設防滑墊,對不銹鋼座椅表面進行防滑處理,防止市民因地面潮濕滑倒;?
- 設備維護:低溫天氣易導致 LED 燈箱亮度下降、電源模塊故障,需定期檢測設備運行狀態,及時更換老化部件。?
三、故障應急處理:快速響應保障出行安全?
針對浙江突發氣候(如強臺風、暴雨、雷擊)導致的候車亭故障,需建立 “快速響應、分級處理” 的應急機制。?
(一)故障分級與響應時限?
- 一級故障(緊急故障):包括候車亭立柱傾斜、頂棚坍塌、燈箱漏電等危及人身安全的故障,響應時限不超過 30 分鐘,現場處置需設置警戒區域,疏散周邊群眾;?
- 二級故障(重要故障):包括頂棚破損漏水、座椅斷裂、站牌損壞等影響使用功能的故障,響應時限不超過 2 小時,需臨時搭建防雨棚、設置臨時站牌;?
- 三級故障(一般故障):包括燈箱不亮、表面涂層剝落、輕微銹蝕等不影響安全的故障,響應時限不超過 24 小時,可在日常維護中逐步修復。?
(二)典型故障處置流程?
- 臺風后結構損壞:首先評估結構安全性,若立柱傾斜但未坍塌,立即使用吊車進行扶正,同步加固地基;若頂棚坍塌,先清理現場 debris,更換受損骨架及覆蓋層,確保 24 小時內恢復基本使用功能;?
- 暴雨導致漏電:立即切斷候車亭電源,使用絕緣工具檢查漏電點,更換老化線路及接口,經漏電檢測儀測試合格后方可恢復供電;?
- 雷擊損壞設備:檢查燈箱、充電樁等電氣設備的防雷裝置是否失效,更換損壞的防雷模塊及設備部件,重新調試系統運行狀態。?
四、長效管理機制:科技賦能提升運維效率?
結合浙江數字化改革趨勢,將科技手段融入候車亭維修保養,構建 “智慧運維” 管理體系。?
(一)數字化監測系統?
- 傳感器部署:在候車亭立柱、頂棚安裝傾角傳感器、應變傳感器、溫濕度傳感器,實時監測結構變形、應力變化及環境參數,數據通過 5G 網絡傳輸至智慧運維平臺;?
- 智能預警功能:當傳感器檢測到數據異常(如立柱傾角超過安全閾值、溫濕度過高導致線路老化加速),平臺自動發送預警信息至運維人員手機端,實現 “早發現、早處置”;?
- 視頻監控聯動:通過候車亭頂部的監控攝像頭,遠程查看設備運行狀態及周邊環境,結合 AI 算法自動識別頂棚破損、垃圾堆積等問題,觸發維護工單。?
(二)標準化運維體系?
- 建立保養標準:參照《浙江省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維護技術規程》,制定候車亭維修保養地方標準,明確不同部件的保養周期、技術參數及驗收標準;?
- 人員培訓機制:定期組織運維人員開展氣候適應性保養培訓,重點講解臺風、暴雨等極端天氣下的故障處置技巧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;?
- 第三方評估:引入第三方機構每年對全域候車亭維護質量進行評估,結合市民滿意度調查結果,優化運維方案。?
(三)綠色環保養護?
響應浙江 “碳中和” 目標,在維修保養中推廣綠色理念:?
- 材料回收利用:更換的廢舊鋼材、玻璃等部件進行分類回收,加工后重新用于候車亭輔助構件生產;?
- 環保藥劑使用:采用水性防腐漆、環保清潔劑等綠色產品,減少化學物質對環境的污染;?
- 節能改造:將傳統燈箱更換為節能 LED 燈箱,加裝太陽能供電模塊,降低運維能耗。?
浙江候車亭的維修保養,既要應對復雜多變的氣候挑戰,又要契合城市精細化管理要求。從日常巡檢的細致排查,到季節性的專項檢修,再到科技賦能的智慧運維,每一個環節都需兼顧安全性、實用性與環保性。通過建立全流程、標準化的維護體系,不僅能讓候車亭始終保持良好狀態,更能讓這一城市公共設施真正成為市民出行的 “暖心驛站”,彰顯浙江城市建設的溫度與品質。